主笔述评:“硬科技”才是西安的“差速锁”
撰文 | 古城校尉
编辑 | 简佳
逆势想爬坡怎么办?人们发明了差速锁。
被称为“最失落城市”怎么办?全球经济不好怎么办?我们认为“硬科技”就是西安的差速锁。
那评价这把差速锁的标准是什么?
1:让创业者赚到大钱,催生商业进取。
2:让投资者赚到回报,实现工业立市。
3:让科学家赚到权益,奠定升级高地。
在9月15日这一天,西安硬科技大会再度召开,我们特撰下此文,以咨纪念。
“受难日”往往会演进为“复活日”。
01
硬科技:创业赚钱!
“硬科技大会”我们一口气关注了四年。
2017年,我们撰文《办好“硬科技大会”:第一力邀任正非,第二不要牵骆驼》,是想建议“硬科技概念”首创之时,多一点产业支撑。
2018年,我们撰文《听说要请这3个人,我感觉本次硬科技大会成了》,是借“3总师”之路,把“专注坚守笃定”的“硬科技精神”说透。
2019年,我们撰文《西安“硬3”前夕:密集考察的“转型督战”》,是意识到在顶级设计中,硬科技已渐成全国共识。
原西咸新区副主任王飞扮演了持续的推动者,他在数年间向外界传递一个认知:“发展硬科技就是硬道理”。到了2020年,我们认为“硬道理”已然行至“标准”一项,首当其冲的就是“硬科技”不能只谈概念、只谈精神、只谈政策,今天应该要谈钱。在西安这个文化大市里,多倡导一点“重商主义”应该是正确的。
在金融棒棒糖看来,“硬科技”创业者的汇聚地就是创业板和科创板,我们一起看看西安的硬科技创业者有没有赚到大钱(以15日为计)。
铂力特(688333):市值为77亿元左右,每股96元,大股东折生阳是高级工程师出身,所持1744万股市值约为16亿元,刚刚40岁的薛蕾系工程博士后,所持356万股市值超过3亿元。
西部超导(688122):市值为220亿元左右,每股51元,其第5大股东“天汇投资”系员工持股平台,所持市值为14亿元,股东多达137名,这些人都是西部超导的员工及骨干。
到了创业板上,新增上市公司也实现了创业者的赚钱效应。
美畅股份(300861):市值200亿元,每股50元,创始人吴英早年出身研究院,总经理贾海波曾在航天 693厂任技术部主管,二者分别持股1.98亿股和3474万股,市值分别为100亿元和16亿元。这家公司打破了金刚石切割的海外垄断。
这只是上市的公司,还有一大批拟上市公司在路上。根据陕西证监局近期公示信息显示,排队企业创下近期新高,我们看看最新的TOP20。
鑫垚陶瓷:这是一家很受期待的公司,在第二大股东“西安元堃科技”的名册中出现了院士张立同(持股36%),穿透后持拟上市公司股权超过6%,按未来估值也应该是数亿元计。张院士是谁?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,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。
炬光科技:创始人刘兴胜博士,20年前就是高级研究科学家,尽管目前刚刚启动上市辅导工作,但已经是国内实力最强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品牌,2017年时还收购了德国LIMO公司。这家公司目前最新的估值超过16亿元,刘兴胜持股比例超过18%。
我们举下这些例子,因为这些公司“全是干硬科技的”,这些创始人“几乎全部都是工程师(研究员)出身”。我们曾在过往文章中提到,中国经济先后走过了“政策红利”、“人口红利”、“要素红利”、“互联网红利”,当下最急迫就是“工程师红利”。好消息是,在西安,我们看到“工程师”开始赚到数亿财富了。
尽管这些创业者大都是有情怀的,否则不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。但回到市场兑现这个法则上来,赚到大钱就是“硬科技”在人性方面应有的推动。
02
硬科技:工业立市!
西安这个城市,工业一直是短板。
曾有统计数据显示,西安二产占比从1980年的59%降至去年的34%,三产占比由26%升至63%,公众出现了“产业空心化”的担忧。这其间最大的原因是“工业投资弱”,有媒体统计称,2005-2017年,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平均只有17%,第三产业投资却平均高达76%,利润较高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高达30%!
那到底是靠谁投资?投资的钱从哪来?又该投向什么产业呢?
我们认为,西安市拉动工业投资有两条路。
1:承接东部产能:这是宏观规划下的大视角,我们一度也非常看好这条路径,但在全球贸易结构大变的预期下,公众发现很多产能居然跑到了东南亚国家。学者分析称原因非常简单,一是交通,二是市场。东南亚国家的海运优势是内陆比不了的,(东南亚)超过6亿的人口规模也是西北地区1亿人口所不能比的。这就要求我们思考,招商引资该怎么做?
2:注重原创产业:这是区域下的未来视角,我们相当长的时间困惑于陕西科技成果年交易量1000亿元(全国之最),却没有形成与之匹配的工业优势。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在《陕西工信厅长“揭底”:这项指标差了45%!》一文中捕获到了,那就是“企业端”主导的R&D研发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这也要求我们思考:科技成果到底是交给谁来发现?
金融棒棒糖的看法是——“工业投资要交给最聪明的资本去发现”。而按这个逻辑延续下来我们发现,资本对西安最看中的恰恰就是我们最想弄的——“硬科技”。
1:产业资本端:
在《中兴3900万当LP ,用10亿投“西安最重要资产”?》一文中,我们发现这是中兴通讯第一次以“省市区+企”方式介入西安硬科技,计划进入上下游科技产业的优化和整合,重点就是西安鼓励的电子信息产业,这其中陕西科控、西安产投、高新战兴等本土资本也借力出手。
在《青岛人:给陕煤贡献了3个亿》一文中,我们系统梳理发现,陕煤已借助朱雀基金、西部信托等通道,利用当前的资金优势,密集布局了新材料和新能源,除隆基股份(600012)之后,还有德威新材(300325)、恒神股份(832397)等,这其间仍然是资本在发力,他们属意也几乎全部是硬科技,而且不排除未来把产业落在西安的可能。
2:风险资本端:
这里的亮点太多了,先看大数据。
2019年西安市内共有104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,可披露融资总额为83.04亿元,较2018年全年可披露融资总额33.44亿元逆市增长近188.9%,2017年这个数字是32.23亿元。
陕西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,IPO融资约48.43亿元。其中西部超导6.63亿元,铂力特6.6亿元,三达膜15.24亿元,瑞联新材首发则融到了近20亿元的资金。
一级和二级市场就是这样“直接用钱”鼓励了硬科技,因为这些拿到钱的企业,募投项目几乎全在西安,全是“研发推动下的新型工业”!
金融棒棒糖根据如上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:
1:产业资本对“西安硬科技”是敏感的,由他们来推动“产能配置”是符合商业规律的。
2:风险资本对“西安硬科技”是敏感的,由他们来推动“性感工业”是符合商业意愿的。
03
硬科技:压力依然!
一切人类史,都是思想史。一切经济行为,都是人决定的。
打造“硬科技之都”,“让科技人获得更多的权利”是必须回答的问题,因为西安当下的科技资源就是集中在院所和军工领域,这方面还有很多槛在路上。
一:关于科研优势
西安最大的优势被一直解读为科研院所的人才潜力,每年1000亿元的成交量的“反面”是什么?恰恰是因为“确权问题”导致了“一卖了之”。
2020年8月31日,“深圳发布”《深圳:今年11月1日起 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70%以上归属科研人员》一文刷爆朋友圈,作为中国最具备创新力的城市,这个文件在3个点上取得了重大突破:
1:立法规定了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比例: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占比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%。这是全国第一次。
2:将“先转化后奖励”变为“先赋权后转化”:明确规定利用“财政性资金”取得职务科技成果的,完成人或团队持有的份额不低于70%,赋予完成人或者团队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的,许可使用期限不少于10年。
3:开设“同股不同权”保护机制:允许深圳注册的企业可以设置特殊股权结构,在普通股份之外,设置拥有大于普通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别表决权股份,并允许该类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。
面对此景,大家说“深圳的科技硬不硬?”“工业强不强?”而他们在继续推动硬科技方面,落下了“解放人”的实锤。
二:关于军工优势
西安大量人才优势其实挤压在军工领域中,否则也不会有航空城、航天城之说,我们在8月20日报道了《欢迎“顶级军工”:陕西出资15亿落地“小国华”》一事,很期待这种央地结合的“军工新局”。
但如何来释放人的力量呢?我们认为突破口应该是帮助“硬科技公司”,尽管难点很多,例如:
1:民企技术创新优势对接需求难。
2:市场准入难。
3:实行公平的竞争性采购难。
面对这个万亿级市场,民营企业普遍急需打通“机制问题”,让民间的“硬科技”公司获得市场,一旦央地联合打破“玻璃门”、“弹簧门”、“旋转门” 等隐形壁垒,尤其是借用资本市场,西安硬科技必然有新的表现。
当然,军工企业确实人才济济,搞得东西也“非常硬”,如何解放这一群体的话题比较大,我们虽然没有相关研究力,但确实也在呼唤更多的新政。
今天,第4届“硬科技大会”已经召开,除突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之外,会议规格更高了,科技部火炬中心、几十家高新区、上交所悉数出席,内容也很丰富,还要录一套《创业英雄汇》。
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积极的与变化,我们想说:“硬科技初露锋芒,大家仍需努力”。
结语:从18岁开始
8月末信息传来,中科大、兰大、西安交大的“强基计划”(关注基础研究)都没有招满,其间门槛高不高、分数设置是否合理、院校数量限制对不对等成为焦点议题,(中科大第一场考场满员110人实到29人),公众旋即产生“强基计划需要改革”和“录不满才正常”的争论。
但我们不怀疑的是方向,以西安交大为例,其“强基”方向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主攻数学类、物理类、核工业与核技术、生物技术,具体项包括高端芯片与软件、智能科技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。
这些全是“硬科技”所需要的,从18岁的少年开始“批量”培养“硬科技人才”,而不是寄望于“某一个”天才少年,这就是西安的正道。
前期回顾